電動車雖然是相對簡易的交通工具,但在使用電動車中,也有一些必要的知識是需要了解的,比如之前介紹的電池電壓48伏、60伏、72伏的區(qū)別,電機功率400W、800W、1000W的區(qū)別,今天小鑫繼續(xù)來延續(xù)這個話題,聊聊電動車低速、中速、高速擋位的那些知識。
常見的低速、中速、高速檔位的時速是多少
低速、中速、高速擋位有的電動車上是1、2、3檔來代表,有的則是以經(jīng)濟、動力、高速來代表,它們的時速是從低到高,不同品牌、不同車型時速會有區(qū)別,小鑫舉例常見的檔位時速:
低速擋位:時速在20公里/小時以內(nèi);
中速擋位:時速在20公里~40公里/小時以內(nèi);
高速擋位:時速超過40公里,上限可達到電動車設計最高時速;
電動車低速、中速、高速檔位,哪個對電機損傷較大
了解完時速之后,我們正式進入正題,先來了解第一個問題,電動車不同擋位設置,會不會損傷電機,哪個對于電機的損傷會更大。
電機為什么會損傷:作為電動車核心零部件,電機不會像電池那么容易受傷,而讓電機受損有3大原因最常見,包括:高溫、退磁、進水。下面我們來了解低速、中速、高速擋位特點,就知道哪個檔位對于電機損傷會比較大。
低速擋位:不會瞬間釋放大電流,比較適合負載爬坡;
中速擋位:電流、時速適中,適合勻速行駛;
高速擋位:用來大電流放電,從而實現(xiàn)高速行駛;
結(jié)論:通過不同擋位的特點介紹,可以看到高速檔位是會讓電池大電流放電,這種情況不僅更容易造成續(xù)航下降,電池損傷,長期使用高速檔位,電機處于高溫狀態(tài),會導致電機壽命衰退,這也是為什么修車老師傅都建議,非必要不使用高速檔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