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生命不息,奮斗不止”7月7日,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“院士思政公開課”中,滿頭銀發(fā)的中科院院士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趙淳生不止一次地用這八個字,言明心志。
只有了解他的人,才知道這八個字的分量:1歲時,他的父親離家參加革命,從此再也沒有回來;9歲時,母親因病離世,從此他和祖母相依為命,在中共地下黨的幫助下讀完小學;18歲進入南京航空學院(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前身)飛機系學習,畢業(yè)留校后,研究機械振動,擔任共和國首架飛機制造特等功臣張阿舟教授的助手。
進入中晚年,他又頻頻打破人生邊界:42歲學習法文,后赴法留學獲得工程力學博士學位;54歲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做訪問學者,將研究方向調整為超聲電機;56歲遠離家人回國,開始研發(fā)中國自己的超聲電機。
殫精竭慮的背后,他卻渾然不覺隱藏的身體危機,62歲時,他被查出肺癌,切除一葉右肺,3個多月后又在胃右壁外表發(fā)現(xiàn)一個腫瘤,切除2/3的胃。
但這并沒有影響他的研究進程,他66歲獲國家技術發(fā)明獎二等獎;75歲時,他帶領團隊成功將超聲電機應用于“玉兔號”月球車……
“我生長在貧窮家庭和非常落后的農村,親身經(jīng)歷過國家受外國欺辱、日本侵略,廣大勞動人民饑寒交迫的年代,是黨培養(yǎng)了我,我們一定要愛國愛黨,國家強大就不會受欺負,子孫后代才能夠幸福生活。而想要自力更生,創(chuàng)新非常重要。”趙淳生說。
中科院院士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趙淳生,唐宇明攝
60多年醉心科研,至今沒有周末和寒暑假
前不久,趙淳生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接受采訪的一段視頻“刷屏”。鏡頭中的他聲如洪鐘、笑聲爽朗:“我84歲了(虛歲),還要堅持健身、搞科研,為我們國家貢獻力量……技術是買不來的討不來的,要靠我們自己去創(chuàng)造……”
雖然已是“80后”,但在趙淳生的規(guī)劃里,依然沒有周末和寒暑假,夜里經(jīng)常工作到12點以后。
對趙淳生來說,年齡和病痛從來不是他科研攻關的障礙,例如與超聲電機的結緣。
1992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做訪問學者后,一場關于超聲電機的學術報告,激發(fā)了趙淳生的強烈興趣。
超聲電機具有輕便、響應快、控制精度高、噪音低等特點,在照相機、手表、機器人、汽車、航空航天、精密定位儀、微型機械等領域展現(xiàn)出廣泛應用前景。
“當時日本的超聲電機已經(jīng)用在照相機上面了。麻省理工學院兩個系都在研究超聲電機,航空航天系想用到火星探測上,電機和計算機系想用到機器人上?!?/p>
趙淳生敏銳地捕捉到研究熱點,并將原定的兩個研究方向調整為超聲電機技術。白天,他參與課題組討論、設計、試驗,晚上在女兒家地下室做計算分析和模擬試驗。美方給的工資,他節(jié)省下來的部分全部用于購買相關資料和元器件。1994年,趙淳生決定回國研究我國自己的超聲電機。
而當時,他的妻子、女兒、女婿以及可愛的小外孫都在美國,他在美國找個工作也并不難。但無論家人怎么勸說,倔強的趙淳生就是不妥協(xié)。
“我出去只是為了學習,但我學到的,一定要服務于我的祖國,這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撓的。”趙淳生說到做到。